古籍教你写作文——《文心雕龙》写作指导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认为道是文学的本源,圣人是文人学习的楷模,“经书”是文章的典范。把作家创作个性的形成归结为“才”、“气”、“学”、“习”四个方面。

「作为“活物”的《文心雕龙》」:文体;体制;体要;神思;杼轴献功;体性;摹体以定习,因性以练才;风骨;风清骨峻;通变;因革;会通适变;体势;因情立体,即体成势;情采;为情造文;为文造情;情经辞纬;熔裁;规范本体,剪截浮词;比兴;依微拟议;环譬托讽;隐秀;义生文外;秘响旁通;典雅;远奥;壮丽;雅丽;雅润;奇正;华实;文质;风动于上,波震于下;建安风力;志深笔长,梗概多气;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情以物迁,辞以情发;随物宛转,与心徘徊;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江山之助;知音;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圆照;博观;平理若衡,照辞如镜;情动辞发,披文入情……

重要性

本项目旨在通过现代教育视角,重新诠释《文心雕龙》中的写作理论,为当代写作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一方面,《文心雕龙》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瑰宝,其丰富的创作理论和方法对中小学写作教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对抽象的传统理论进行现代化阐释,本项目不仅能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激发兴趣,培养素养,还为教师丰富教学方法提供策略,提升专业素养。同时,项目促进传统理论的传承与发扬,增强学生文化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