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介绍

秀句芸编是一个专注于帮助学生在写作中正确运用古代经典文献的智能平台。我们致力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通过科技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古文作文素材和写作指导。我们的目标是让传统文化之美,为你的写作锦上添花。

本平台以课程标准为导向,紧密结合高考作文命题趋势,为中学作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古籍作文素材和写作指导。通过智能检索系统,学生可以快速定位相关素材。此外,平台的多端访问和便捷操作,为师生提供了更为便捷、智能的教学体验,有助于推动语文写作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我们对古籍文本进行语义分析、关键词提取和主题分类,将古籍内容按“哲理思辨”“家国情怀”“文化传承”等九大主题结构化呈现。此外,平台创新性地引入了模糊检索和全文检索相结合的检索方法,用户可以根据具体分类或抽象概念检索相关作文素材,并获得相应的解释和应用案例(正在完善中)。

本平台通过智能分类和AI侧边栏辅助等功能,降低了古文理解难度,提升了素材使用效率。平台还结合古代文论资源,如《文心雕龙》的创作理论,设计了写作指导模块,帮助学生将古文智慧转化为现代写作技巧。这种“AI+文论”的写作指导模式,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兼具文化厚度与技术锐度的创新解决方案。

平台定位

面向中学语文教育的古籍作文素材库,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解决当前作文教学中素材积累低效、古籍资源利用不足的核心痛点。

服务范围

主要服务高中师生,聚焦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提供古籍作文素材检索、写作指导和AI辅助学习功能。用户可通过九大主题分类或自然语言输入快速获取经典文句、译文及应用场景,并结合《文心雕龙》等古代文论提升写作技巧。教师可用于备课与教学拓展,学生用于高效积累文化类写作素材。

数据来源

平台数据来源于《文心雕龙》《小窗幽记》等经典文献及杜甫、辛弃疾等作者的代表性作品,对齐古籍文献知识图谱网数据库。

开发团队

北京师范大学校徽北京师范大学数字人文学生团队

特别顾问

周荐

周荐,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语言科学研究中心教授,粤港澳术语政策研究基地副主任。曾任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澳门理工学院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语委重点项目等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成果丰硕。出版个人专著与合著逾二十部,主编学术著作三十余种,发表期刊论文逾百篇,涵盖语言规范、词汇结构、辞书编纂等多个领域。担任《中国语言战略》《辞书研究》等多家学术期刊编委,亦是教育部全国语言文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等重要学术职务。

赵新

赵新,文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后,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中文系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持过教育部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各1项,参与过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儒藏》工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思想通史”。出版学术著作《君子的世界:先秦儒家的诗教与欲望》,曾在《孔子研究》《宁夏社会科学》《现代出版》《媒介批评》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制作团队

原型设计

李纬祁2022·汉语言文学(公费师范)

网站开发

赖彦祺2022·汉语言文学(公费师范)
郑志朋2024·数学与应用数学(公费师范)

数据处理

王东赫2022·汉语言文学
张依林2022·汉语言文学
廖雨菲2023·汉语言文学

设计思路

数字人文技术的创新性应用

项目运用数字人文技术,将古籍文本进行智能化处理,包括语义分析、关键词提取、主题分类等功能,使古籍内容能够以结构化、模块化的形式呈现。这种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古籍资源的利用率,还为作文教学提供了智能化支持。

海量作文素材的整合提供

经过初期筛选,我们将作文素材来源锁定在辛弃疾、杜甫、陶渊明等多名优秀诗人、词人的作品,将作文素材按照格物修身、济世情怀、道德情操、人与自然、哲理思辨、文化传承、理想信念、成长成才、家国情怀的分类标准进行人工匹配,能够满足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作文需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资源。

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古文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表达技巧,增强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还蕴含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素材,促使他们在写作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逻辑推理和辩证思维。同时,古文精炼的语言和独特审美价值,为学生提供了审美教育的典范,有助于提升文学鉴赏力和创造力。更重要的是,古文作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学习古文,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因此,将古籍古文作为作文素材,不仅能够丰富教学资源,更能全面契合新课标的要求,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学生作文写作技能的显著增强

高中生写作常词不达意,主要因为他们缺乏文化积淀与语言修养,古文作为文化瑰宝含丰富智慧与语言精华,是提升写作的资源。掌握素材后运用是关键,《文心雕龙》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经典之作,对文章结构、修辞手法、写作技巧等方面有着系统的论述,项目为此专设“古籍教你写作文”栏目,引入《文心雕龙》创作论,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和技巧的同时,助力摆脱当代高考作文的模式化写作。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项目通过将古籍资源数字化并应用于作文教学,不仅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生,还激发了学生对古籍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写作实践,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籍中的思想精髓,并将其融入现代语境,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专著

  • 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2013

期刊论文

  • 余党绪.具体思辨:高考作文命题的理性选择[J].语文学习,2016,(08):11-15.

  • 何峰.浅谈高中作文素材积累方法[J].学周刊,2014,(05):195.

学位论文

  • 刘昕.高考作文命题影响下的高中作文教学研究[D].渤海大学,2017.

  • 赵馨. 高中语文时评类作文教学策略研究--以中山市X中学为例[D]. 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9.

  • 李继梅.高中生作文素材积累与运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项目成果

项目获奖

2025-04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级二等奖(省赛入围)

专利软著

2025-062025年6月17日,项目获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25SR1026452)。

开发历程

2024.12

项目立项

2025.01-2025.03

项目开发第一阶段(原型设计、前端开发) 完善数据收集 挑战杯申报

2025.04

项目开发第二阶段(后端开发、数据处理) 软著申报

2025.10

项目进行彻底重构并计划迁移至数字人文项目平台